电气工程系张秀彬教授的英文专著《Principles of Intelligent Automobiles》由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 Nature)正式出版。
张秀彬教授为了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能够更加清晰地传授给学生,先后出版了8部专著:
1.《热工测量原理及其现代技术》(张秀彬.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对热工过程的主要参数测试原理及其技术作了系统的阐述,还详细介绍激光、红外技术在热工测量中的应用,以及智能仪器、计算机数据检控系统的原理、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在热工过程检测与控制中的应用等。
2.《视感智能检测》(张秀彬、应俊豪.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全书从计算机视感及其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出发,阐述基于图像信息识别的检测技术原理与方法。该书是根据作者多年来从事视感智能检测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内容包括:空间几何变换与摄像机数学模型,视感图像对应点、线匹配方法,双目视感检测的技术特征,三视张量与多目视感检测原理与技术等。
3.《智能视感学》(张秀彬、应俊豪.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根据作者多年来从事智能视感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型本科与研究生教学特点编撰而成。该书系统阐述基于图像信息的识别、理解与检测技术原理与方法,分为基础与应用两大部分。全书遵循理论知识与实用技术的紧密结合、数学方法与实用效果的相互映证等编写原则,并提供了丰富的程度及其代码。该书被列入21世纪高等学校精品规划教材。
4.《汽车智能化技术原理》(张秀彬、应俊豪.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从现代传感与智能控制的角度出发,以汽车智能化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采用智能视感安全驾驶、对危险驾驶的智能监控、汽车动力与传动系统智能监测、汽车智能导航与交通系统、汽车辅助智能化技术等归类方法来阐述汽车智能化技术原理。该书一经问世,深受广大学者与学生的青睐,短时间内就已售罄。自出版以来,就被诸多高校选作教材使用,对近几年“方兴未艾”的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5.《Intelligent Visual Perception Tutorial》(张秀彬 Xiubin Zhang、曼苏乐 Muhammad Mansoor Khan.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系在中文版《智能视感学》的基础上增加作者的研究新成果翻译而成。该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双语系列教材。
6.《发明解析论》(张秀彬、陆冬良.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本书是贯穿“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造思维学”和“创造方法论”等学术领域的一部跨学科学术专著。作者从自己数十项发明专利出发,采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交叉分类阐述方式,论述了“传感与检测”、“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基于图像信息的智能检控”和“特征识别与状态甄别”等多类发明创造,并深度剖析了每项(组、类)发明的技术背景、原理与方法、理论基础及其创构过程的思维方法,因此对读者创造思维的培育能够起到一种有益的启发作用,并能够收到“知微见著”的效果。
7.《论科创辩证律》(张秀彬. 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17)该书是一部阐述科技创新(创造)思维原理的哲学与科学技术交叉学术专著。全书以科技发展为背景,从具体的科学结论和工程案例的解析出发阐述科技创新的辩证观点、原理与方法,采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夹叙夹议的写法编排章节内容。书中围绕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过程中颇具争议的若干“结论”阐述科技创新与辩证思维的解析方法,进而提出对某些“结论”的匡正思维和对科技创新原理的新探索。其翔实且系统的论述对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育富有直接的启发和帮助作用,可以作为创新思维与方法论的教学参考书,同时对多学科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程技术等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8.《Principles of Intelligent Automobiles》(Xiubin Zhang, Muhammad Mansoor Kha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 Press and Springer Nature, 2018)是在2011年出版的《汽车智能化技术原理》基础上新增了作者最新研究成果翻译而成,是当前国内外较为完整且系统阐述汽车智能化技术理论与方法的学术专著。本书是应世界顶级出版机构——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 Nature)之约,于2018年10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其联合出版。
上述专著中,《Intelligent Visual Perception Tutorial》、《发明解析论》、《论科创辩证律》、《Principles of Intelligent Automobiles》等是在其退休后的7年时间里先后出版的。
张秀彬教授“自喻一盏油灯,亮了人而乐了己”,他用自己对学术的耕耘不辍为青年一辈树立了榜样。我们相信,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老教授发扬爱国荣校的精神,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