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工第二、第三党支部与国家电投集团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能研院)基础产业党支部联合举办的“构网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研讨会”在能研院113会议室成功举行。能研院基础产业党支部副书记邱文俊、纪委书记杨士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组织员狄凌芳、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马柯、第三党支部书记王亚林等党员同志参加活动。
双方党员代表一同参观了能研院院史馆,回顾了能研院在能源领域的奋斗历程,通过珍贵史料与成果展陈,了解能研院在能源技术领域的贡献。
随后,能研院杨士华致欢迎辞,副书记邱文俊介绍了能研院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实践成果,重点分享了支部党员在牵头重大科技专项、推动成果转化中的先锋作用。上海交大电气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马柯、第三党支部书记王亚林分别介绍了党支部的建设情况,重点分享了党建与科研融合、党建与教学融合、党建与电气科普融合的典型经验。
研讨环节,三位专家聚焦“构网技术”这一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议题分别作专题报告。能研院专家方超首先分享了《新能源场站静止同步调相机解决方案》,结合能研院在新能源领域的工程案例,探讨了调相机技术与构网控制的协同应用前景。随后,上海交大电气工程学院吴超副教授作题为《双高电力系统背景下的构网技术需求与探索》的报告,深入分析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下电网稳定性的挑战,分析构网技术在增强系统惯性与电压支撑中的关键作用。上海交大刘畅助理研究员介绍了《单机大容量高压直挂电池储能技术》,从储能系统架构与电力电子控制角度,阐释了其对构网能力提升的贡献。与会人员围绕报告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就技术落地难点、标准体系建设及产业化合作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构网技术是支撑“双碳”目标下电力系统转型的重要抓手,需通过校企协同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
活动总结环节,狄凌芳代表电气工程学院党委致谢并表示本次活动是一次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业务促进党建提升”的深刻内涵。双方均表示应以此为契机,建议建立常态化联建机制,定期组织技术沙龙。
此次党支部联建活动在轻松氛围中探讨学术问题,进一步强化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未来将以此次联建为起点,持续深化在党建创新、技术研发及项目申请等方面的合作,为我国能源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王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