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气首页
  • 系情概况
    系概况 系领导 机构设置 系办公室 历史沿革
  • 新闻动态
    电气快讯 党建文化 学术公告 日常公告
  • 党建工作
    党建概况 不忘初心 学习园地 文件下载
  •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按专业 按职称 兼职兼聘
  • 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科研基地 科研获奖 科研成果 学术发表
  • 三全育人
    学生培养 精品课程 教学建设 实践创新
  • 校友专栏
    杰出校友 历届本科生 历届研究生 永远怀念 校友回忆
  • 人才招聘
    教职工招聘 博士后招聘
  • 新闻动态
    电气快讯 党建文化 学术公告 日常公告
    “交能融合——轻量化轨交能源互联网” 第28期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青年云沙龙会议成功召开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28期青年云沙龙于12月11日成功召开。本期会议的主题为“交能融合——轻量化轨交能源互联网”,主要聚焦于交通“双碳”目标的实现与低碳方案的创新。会议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海洋装备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中电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电院电气工程系胡岳高工和中国能建湖南院孙志云副总工共同担任会议召集人,活动获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院的大力支持。

    本次会议邀请到我国交通、能源与信息领域多位资深专家,就交能融合主题分享最新学术成果,共话双碳战略目标下交通运输低碳方案和关键技术,推动综合交通与能源融合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指引学术方向,展望行业未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秘书长、青工委主任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丁立健教授致主持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贾利民教授、中电工程张力副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科研院院长曾小勤教授分别致辞。湖南大学李勇教授主持闭幕式,上海交通大学江秀臣教授致闭幕辞。论坛讨论分两个环节,青年专家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文书礼助理教授主持,资深专家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高飞副教授主持。

    会议特邀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高工黄晶晶、欣旺达动力汽车电池有限公司高工张耀、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李汉成、西南交通大学助理研究员何庆烈、浙江大学特聘研究员叶承晋、上海交通大学高工胡岳6位青年专家,围绕交能融合、新能源、能源互联网等相关领域开展了跨学科、交叉型的前沿技术报告。

    黄晶晶从国家战略需求角度分析了交通与能源融合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能源升级“一核、二化、三新、四融、五者”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交能融合实现路径的设想。

    张耀介绍了动力电池健康管理技术,分析了当前V2G(Vehicle to Grid)车联网系统的盈利模式,面向不同需求场景,着重介绍了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在车网互联系统中的应用。

    李汉成介绍了3GPP标准以及相关车联网标准的研究内容和标准进展,总结了车联网的关键场景, 面向车路协同场景,介绍了5G技术在切片、网络协同、MEC等关键技术的前沿研究与核心技术。

    何庆烈以悬挂式空铁车桥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新能源悬挂式空铁列车与轨道梁桥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方法与关键设计参数的优化方法,为悬挂式空铁车桥系统标准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出了长期服役条件下新能源悬挂式空铁面临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叶承晋介绍了大规模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电网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运行支撑能力,给出了交通设施支撑电网韧性的优化策略;描绘了高速铁路系统灵活用电场景,评估了高速铁路可观的需求响应潜力,给出了市场机制下交通与能源系统互动方案。

    胡岳介绍了轻量化轨交能源互联网实现的承载式、悬挂式和悬索式车网形态、能量路由器源网荷储驱一体化方案、交能融合网路协同与硬件在环仿真调度等关键技术实现路径;描绘了PLRRT(Personal Light Rail Rapid Transit)应用前景和落地范式。


    在专家圆桌论坛环节,中控科技集团褚健教授、湖南轨道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戴旺教授级高工、中车株洲所冯江华教授级高工、西南交通大学何正友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贾利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卫东教授等资深专家围绕“轻量化轨交能源互联网”的近期研究热点进行讨论,并分别回答了线上提问。

    贾利民教授就交通和能源的融合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解读,介绍了交能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应用场景,总结了控制技术、能源变换技术和自主化技术等三类关键技术。何正友教授介绍了轨道交通系统宽频振荡的技术难点、交通能源融合给轨道交通系统带来的颠覆性影响、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褚健教授探讨了交能融合领域如何更好地实现产业化,号召广大青年学者打破瓶颈,做面向未来的研究,加强多学科的融合,找准未来的应用前景。冯江华高工就电牵引和智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讨论了交能融合的运营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戴旺高工展望了低运能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并对低运能轨交的各项低碳措施进行了剖析。张卫东教授介绍了有轨交通与自动驾驶各自的特点,交能互补对两者的适配性以及发展趋势。

    此次沙龙的研讨专家包括交通、能源、信息多个领域,内容包含了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体系及工程应用等,引起了线上网友的广泛关注,直播在线观众800余名。除了技术讨论外,针对青年学者研究模式、方法和思路问题,与会资深专家们提出了诸多建议,鼓励青年学者们科研要有大格局、要面向未来、基于应用需求、善于交叉与团队合作。

    在开幕致辞中,曾小勤教授鼓励电气工程学科秉承上海交大“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发挥学院和学校学科交叉优势,借助本次沙龙活动进一步广交行业翘楚,扩大领域朋友圈,在行业大咖们的指导下,为学科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国家双碳战略贡献智慧,为学科新的历史突破寻找方向、打好基础。江秀臣教授则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学科,感谢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各位专家的的大力支持以及在交能融合领域的精彩技术报告和行业发展建言。

    本次会议为国内交能融合领域的自主核心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路径,为广大青年学者继续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上海交大电气工程学科将在交通电气化领域继续积极探索,扎实研究,广泛合作,服务民生与国家重大需求。




    • 系情概况
      1. 系概况
      2. 系领导
      3. 机构设置
      4. 系办公室
      5. 历史沿革
    • 新闻动态
      1. 电气快讯
      2. 党建文化
      3. 学术公告
      4. 日常公告
    • 党建工作
      1. 党建概况
      2. 不忘初心
      3. 学习园地
      4. 文件下载
    • 师资力量
      1. 师资概况
      2. 按专业
      3. 按职称
      4. 兼职兼聘
    • 科学研究
      1. 科研概况
      2. 科研基地
      3. 科研获奖
      4. 科研成果
      5. 学术发表
    • 三全育人
      1. 学生培养
      2. 精品课程
      3. 教学建设
      4. 实践创新
    • 校友专栏
      1. 杰出校友
      2. 历届本科生
      3. 历届研究生
      4. 永远怀念
      5. 校友回忆
    • 人才招聘
      1. 教职工招聘
      2. 博士后招聘
    友情链接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国家能源局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
    上海市东川路800号电信群楼一号楼341房间电气工程系办 系办电话:(021)3420 4164
    沪交ICP备2010961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 技术支持:柏优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