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5-17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清华大学承办、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独家冠名的第一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决赛在北京成功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在本次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取得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其中,以电院电气工程系朱淼教授与马建军博士后为指导教师的学生团队,摘得本次全国总决赛的最高奖项——特等奖(硬件赛道);以电院电气工程系吕敬副教授与戴金水老师为指导教师的学生团队,获得总决赛二等奖(软件赛道)。同时,朱淼、马建军、吕敬与戴金水四位老师荣获本次大赛的优秀指导教师奖,上海交通大学获得本次赛事的优秀组织奖。
特等奖团队中共有四位学子,朝气蓬勃,平均年龄不到23岁。其中,第一完成人、滕百川同学(女)是我校2021级电院电气工程系硕士研究生;徐大桢、张彦芝与王智琪三位参赛同学则是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自今年2月起,团队开始筹备参赛。两位指导教师悉心指导、充分挖掘参赛队伍项目优势,陪同团队开展项目优化、直播展演等环节。师生协力克服疫情所造成的种种困难与挑战,历时数月,不断迭代优化作品方案,经过共同努力成功杀入总决赛。在全国大赛中,参赛的同学们拓宽了学术视野、收获了专业体验、提升了职业素养与团队合作能力,锻造了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为未来的创新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特等奖荣誉证书
特等奖颁奖典礼现场
奖项 |
作品名称 |
赛道 | 参赛学生 | 指导教师 |
特等奖 | 面向海上风电馈入直流电网的紧凑型高可靠性多端直流变电站 | 硬件 | 滕百川等4人 |
马建军 朱淼 |
二等奖 | 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宽频振荡风险评估软件 | 软件 | 石奥林等5人 |
吕敬 戴金水 |
【我校获奖作品一览】
【特等奖作品介绍】
项目名称:面向海上风电馈入直流电网的高可靠性/紧凑型多端口直流变电站(硬件类)
指导教师:马建军、朱淼
团队成员:滕百川、徐大桢、张彦芝、王智琪
作品简介:该作品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集成化多端口海上风电直流变电站整体拓扑架构,给出了具体的故障诊断方法与故障保护、容错运行方案。通过方案对比与硬件实验平台验证,该作品展现出了较强的运行经济性,具备潜在的工程推广价值。本作品响应了我国远海大规模风电直流送出的重大需求,有助于破解我国海上风电直流升压汇集系统的技术瓶颈,可为未来我国百万千瓦级以上的远海风电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我国双碳目标达成。
作品展示现场
【指导教师介绍】
近年来,上海交大电气工程学科朱淼教授课题组将研究方向与国家双碳目标紧密结合,深耕于新能源交直流发电、柔性交直流输配电、直流电网等关键领域、致力攻克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型电工装备的各类核心技术,成果丰富,并获得多项学术奖励。其中,朱淼教授于20201年获得“中国电源学会杰出青年奖”、2021年获得我国电源领域“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表彰。马建军博士后,于2019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联合基金等多个重点项目。
指导教师:朱淼教授 指导教师:马建军博士后
【赛事简介】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施耐德电气冠名支持的“第一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于2022年2月正式启动。大赛是面向全国高校学生(以本科生为主)的一项具有探索性工程实践活动,推动高校工程教育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切实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本届大赛的主题为:迎接双碳,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141所大学的817支代表队参赛,参赛队围绕新能源与综合能源、未来电网、储能以及电力工业软件等四个赛题,在硬件与软件两个赛道上展开初赛、复赛、决赛三轮角逐。大赛从全国3000多名参赛学生中共评选出463个初赛获奖作品,包含了初赛一、二、三等奖,其中获得初赛一等奖的118个作品晋级复赛。晋级复赛团队经过专家评审,产生来自28所大学共40个进入决赛的团队。在全国总决赛上,经过团队答辩与作品展示,特等奖分别由清华大学(软件赛道)和上海交通大学(硬件赛道)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