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
|
事 件
|
1908
|
设立电机专科(预科一年,专科三年)
|
1912
|
按教育部规划,改名为电气机械科
|
1918
|
改专科三年制为本科四年制
|
1921
|
交大北京学校之邮电班调整至沪校,复称电机工程科,分电力工程、有线电信、无线电信3门
|
1924
|
有线电信与无线电信两门合并成为电信门
|
1928
|
4月份按交通部训令改称电机工程学院
|
1937
|
按教育部建制改为电机工程系,隶属于工学院;“八一三”事变后,电机工程系随校迁入法租界。
|
1940
|
在重庆小龙坎分校招生
|
1943
|
重庆小龙坎总校创设电信研究所,招收大学电信门毕业生,研读两年后授予硕士学位。交通大学首先成立研究院学部
|
1945
|
重新回到上海。
|
1951
|
改电力、电信两门为建造、电力、电信3组
|
1952
|
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同大学、震旦大学四校电机系及沪江大学物理系电讯组,交通大学电信科、上海工业专科学校电力科等校电机科系合并组成交通大学电机系,分设电工器材制造、电力工程、电信工程3个系。当年起连续两届本科三年级提前毕业,并加设专修科,学制两年
|
1954
|
本科生教育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
|
1956
|
电工器材制造与电力工程两系决定招收研究生(时称副博士研究生),计划学制四年
|
1957
|
电工器材制造与电力工程两系分设上海、西安两地,留上海部分与新建的上海造船学院船舶电气系,以及筹建中的南洋工学院电机系合并
|
1958
|
上海部分电工器材制造与电力工程两系合并,名称仍沿用电机工程系
|
1970
|
电机系连同有关基础及技术基础课教师组成船舶电工(第三)大队,下设3个车间
|
1972
|
恢复原电机系建制,次年改称电力电机系,招收工农兵大学生,学制三年
|
1974
|
招收工农兵研究生一届,学制两年
|
1977
|
恢复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本科学制四年
|
1978
|
再次恢复招收研究生,学制两年半;电机系与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系合并,组成电工及计算机科学系;电机工程系自主扩充成系,各系再下设专业;其后,电类各系合而为院,电力工程系(不久仍改称电机工程系)设电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技术及设备3个专业,隶属于电子电工学院
|
1987
|
成立电力学院,设4个系(电力工程系、电机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能源工程系)和一个电力科学技术研究所,内含8个专业。电力学院实行系为实体的体制
|
1988
|
电力学院实体化运作
|
1999
|
能源工程系并入动力学院,电机工程系与电力工程系组成电气工程系,电力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和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
2002
|
电力学院与电子信息学院合并成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力学院变成现在的电气工程系
|